跳到主要內容
:::

陳顯墓

陳顯墓
陳顯,金門下坑人,字光顯,別號「南海」,為陳六郎派下第九世。元朝末年陳顯應考鄉試中舉。明洪武4年(1371)舉辦首科,由於當時天下初定,郡邑亟需人才,朝廷乃下詔:舉人自五名以上者,准免其會試,得即注選:當時領薦者有陳顯、沈章及林剛中三人,陳顯為經魁中試,時人褒然為一邑科名之始,故稱他為金門「開科第一」。
洪武5年(1372)任南陽府汝州知州,洪武8年(1375)9月20日調平陽府隰州知州,受階奉直大夫(從五品),後亦分別調至山東德州、直隸北平州任職。燕王心知陳顯為一廉幹之才,乃敦聘其任書記一職,倚託重任,然而陳顯得知燕王心有異志後,曾在獲召對弈之際,以諷諫之言勸王,然不獲納言,遂藉稱病卸職,返回故里。靖難之役後,燕王篡位,為明成祖,年號永樂元年(1403),遣錦衣衛召陳顯入京,陳顯不復出為其所用,以佯稱就道之計,待沐浴更衣後,具衣冠再拜而自盡,享年50歲,後諡希文。
陳顯墓位於金湖鎮後園南側濱海處,背以巨石為屏,其風水被稱「騷蟳趕蟹穴」或「螃蟹穴」,為金門著名之風水吉穴。墓朝料羅灣,碑上銘刻「南海夜臺」篆文。「南海」為陳顯之號,「夜臺」為墓穴之別稱。墓後百餘公尺,有一巨石聳立,鐫刻墓道碑碑文,外刻墓道碑身及趺座,中央碑文刻「奉直大夫三任知州 南海陳公墓道」,旁刻「公諱顯,別號南海,洪武開科經魁,太宗為燕王時,廉其才,辟掌書記,嘗乘奕諷諫,旋以病告歸。靖難初,遣使召公,夜具衣冠,再拜而死。雍正四年特旨建祠崇祀,春秋致祭,永以為例。」是清雍正4年(1726)由其裔孫文林郎鎮遠縣知縣陳宓勒石鐫立。
據傳陳顯之墓於擇址上有二說,一說為陳顯辭官返歸金門故居,因值深夜、水淺無法上岸,風起時將船頭所懸之燈籠吹去,翌晨人員回報燈籠正端整擱置於此巨石坡上,陳顯前往觀看發現前有海、後有山,石如蟹殼,前臨海灣處,似螃蟹兩螯環拱,大稱好風水,卒後陳夫人依其遺言:「卜葬於燈籠飛臨處,此乃蟹窩吉地也。」;另一說則為陳顯去世後運棺歸葬途中,忽風起,船頭燈籠捲飛至此巨石坡上,隨船運歸之堪輿師見之大驚曰:「此蟹窩吉地也,陳公陰靈乃能自覓佳城,異哉」。故徵其夫人同意遂葬於此。陳顯在外為官,操守清廉,雖歷三任知州,而金門的家中清貧如洗,甚至三餐不繼,死後追謚希文,祀忠義祠,永垂後世。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