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漢影雲根摩崖石刻群

漢影雲根摩崖石刻群
「漢影雲根」四字為明監國魯王所題,鑴刻於古崗東紅山麓之巨石上。魯王朱以海(明萬曆46年-明永曆16年,1662-1618),字巨川,號恒山,別號常石子。1645年清軍南下,魯王於紹興自稱監國,未奉隆武帝正朔。1951年鄭成功迎魯王居金門,明永曆7年(1653)魯王自去監國號,歸藩於永曆帝。明永曆16年(1662)魯王哮疾復發,中痰而薨,享年四十有五,葬於金門城東門外之青山穴。
魯王寄寓金門期間,以金門城一帶為其居所,常與南明遺臣遊歷於古崗湖畔,並群居於此。當地人則將其活動場域稱為「荌薯王山」,即古崗湖之南濱及現東紅山一帶。「漢影雲根」四字約於永曆七年三月至八年間,由魯王題字,並於勒石於山壁巨岩上。其後,南明諸臣諸葛倬、吳兆煒、鄭纘祖、鄭纘緒,因感其意念深遠,瞻頌景仰之餘,賦七言律詩四首以表其慨,鐫刻於漢影雲根下方巨石,落款「永曆甲午仲秋朔日」(即明永曆8年8月初一,1654)。漢影雲根巨石後方,具有由董颺先(明萬曆19年-永曆19年,1591-1656)以草書鐫刻之「湖海釣狂」七言絕句,並於周邊岩石鐫刻「闢沌」二字。另一側則有未落款之「石洞天」石刻。
南明魯王與眾臣、文人皆於此場域活動,透過題字、賦詩、勒石以抒其心志,並對於自身處境之感懷,相互呼應,此摩崖石刻群即為南明王室與遺臣在金門之重要歷史見證。
民國4年(1915)4月17日的一陣雷擊,使原坐落於山壁的「漢影雲根」巨石崩落,現況僅存「漢影雲」三字臥倒於地。巨石遭雷擊後表面燻黑,當日古崗村恰有一名男嬰出世,則因此為其取名為「董烏石」。
民國59年(1970),金門社教館館長王秉垣僱工,於原件對面另一側平坦之盤石壁上,描摹重鐫「漢影雲」三字,並由書法家薛祖森補書一「根」字,並於一旁落款「民國五十九年季秋重鐫」供人瞻仰過往之景象,成為今日所見之「漢影雲根」重鐫版石刻。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