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陳遠芳

陳遠芳

「陳遠芳刀劍金工藝術坊」位於人文薈萃的臺中市梅川東路,在都市叢林中居然可以一睹製作刀劍大師的魅力與丰采,令人驚訝。工作室牆上掛著琳瑯滿目的得獎紀錄,說明了陳遠芳於臺灣工藝設計競賽中的表現亮眼而突出。

武俠小說電影的迷人之處,在於打鬥情節張力足夠,加上道具戲服的講究,才能吸引觀眾的目光,而主角所佩帶的刀劍便在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刀劍是古代文人的身分象徵,也是武士、戰士的靈魂,讓人不辭千里而來的名刀、名劍,更是現代鑑賞家喜愛的收藏品之一。童年時期陳遠芳就對刀劍有濃厚的興趣,每當遇到一把心儀的刀劍,總是縈繞心中揮之不去,奠定往後踏入學習金工的契機。「年輕時,曾經看了一把非常喜歡的劍,造價不婓,買不下手,於是心中升起一股自己造劍的想法。」這個念頭一直在腦海中沒有斷過,於是原本從事珠寶設計製作業的他,開始積極蒐集資料、鑽研技術。

陳遠芳如數家珍、傾囊相授地告訴我們,「作刀劍的經驗及難處,在於難以固定圓型與彎曲角度,榔頭在敲是無法控制的,而且必須用很多的材料堆疊起來……」,因此常會耗損許多材料,但陳遠芳捨不得浪費,他善加利用剩餘的材料,作成其他體積較小的作品。他說:「早期因為白天有工作,都是利用晚上空餘時間摸索與製作,製刀從業餘到正職,至今已有十一個年頭了。」由此可以看出他對製作刀劍的不懈熱情;更重要的是,他也努力將刀劍工藝轉型成一種創新工藝。

陳遠芳表示,由於小的金工好作,對他而言較無新意,他現在正挑戰作大件的作品。「大的金工需要厚的胚,你要怎麼作呢?要敲、要折很困難不好作,又劍管要如何作成不同的顏色?……我還想要作出可以360度轉動的劍把。」諸如此類的想法,在執行上都有相當大的困難,但陳遠芳越挫越勇,且說到做到:「通常創作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瓶頸,我一定會想辦法克服,去作了然後從失敗中求經驗」,也就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他往往能突破萬難,完成一件件優秀的得獎作品,並在國際間大放光芒。除此之外,陳遠芳也擅長木工、皮雕、漆藝、縫製皮套等工藝製作,都是一氣呵成,獨自完成。

問到訂單來源時,他說:「大多是國外訂單、或拍電影需要的道具和收藏家訂作居多,自己也喜歡創作,若沒有出售的話就成為自己的收藏品。」接著他話鋒一轉,語出驚人地說:「不過,通常我作好後就不滿意了,因為會有更不一樣的東西出來。」由此可看出他的創作靈感源源不絕,有時作品用掉一整年的時間,他也不以為意。談到材料的重要性,他則說:「在武俠小說中,常會提到『刀光劍影』,這表示材料要夠好,還要磨得夠薄,若等不到好的材料,我寧可不用!」在材料好之外,剩下的就看個人的功力與堅持了:「你要認真地去突破困難,不能只靠嘴巴說,把東西拿出來給人家看才算數……製作刀劍的過程中受傷是正常的,因為眼睛要靠得很近且要瞄準位置,塑型也要慢慢地敲,所以常會敲到自己的手,嚴重的話骨頭會敲碎。愈大型的作品製作上愈困難,因為製作刀劍都需要使用大片和厚度夠的金屬片,不同材料又不能焊接在一起等等,這些都是技術上的挑戰」,陳遠芳一面說,一面伸出傷痕累累的雙手,他建議我們入寶山勿空手而回,儘量向他挖寶!「這把劍可換得一台BMW呢!」他不吝惜地拿出一把劍讓我們握握看,不但讓大家受寵若驚,更是大開眼界。

如何發掘創作靈感呢?陳遠芳懇切地表示,這是源自於過去生活經驗的累積,只要找到自己所屬的那個領域,專精研究就能出人頭地,另外閱讀國外雜誌或出國觀摩,也是很好的方法。他提到有一次到國外,曾經被三十幾位的刀藝匠師圍觀,頻頻問說:「你是怎麼做到的?」他強調:「親身體驗去做,堅持就對了!」

刀劍從農業時代為了因應生活的需求,到現代已經轉變成收藏品、藝術品,可以想見刀劍金工充滿無限魅力,這也是讓陳遠芳能充滿活力地繼續創作下去的原因。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1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