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高枝明

高枝明
古諺有云:「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古物買賣到成為交趾陶大師,高枝明有機緣巧遇貴人相助,加上自己努力不懈,驗證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要素。

  

高枝明的父親是一位古物買賣商,自幼在古董環伺的環境中長大,無形中的浸淫讓高枝明對古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從父親口中得知許多古物鑑定的經驗。因此,初中畢業後,他即隨從父親做起文物買賣生意。

  

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許多廟宇翻修或重建,許多交趾陶被拆下廢棄,高枝明於是四處收購,遇上交趾陶有毀損的地方,皆自行以樹脂調色填補後再行兜售出。1974年他退伍時,建於清朝屬於三級古蹟的臺南普濟殿與新港的奉天宮正要翻修,將廟裡的舊物招標,眼光精準的高枝明就一舉標下兩處。

  

某日,他在普濟殿巧遇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傳人林添木,上前對林添木說:「哦!毆吉桑,您的交趾陶釉色做尬很水……。」林添木一聽歡喜不已,當下即邀請高枝明前往住處觀賞其作品,相談甚歡下,大師授予釉藥的配方與交趾陶黏合等巧技,前後莫約十來天。

  

當初高枝明向林添木學習釉色,係為了修復標來的交趾陶,但待所有的交趾陶賣完後,竟還有人要向其購買,於是,他嘗試自己做交趾陶,沒想到還是有人跟買。「當初我根本沒想到將交趾陶當成事業,但最後它竟然成為我的終身事業。」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讓高枝明直呼生命中冥冥安排的神妙。

  

高枝明與生俱來的繪畫天賦,讓他在臨摹時獲得極大助益,但為了更精進學習交趾陶的製作,他遍訪鄉間廟宇及古厝,精研觀摩老師傅手藝,從交趾陶練土作土坯學起,再以手捏塑民俗藝術圖像、花果、人物、走獸等形象。除此,他還不斷閱讀相關書籍細心研究,據他表示,光是購書費用即高達200萬元。

  

釉色是呈現交趾陶的最重要關鍵。初期,臺灣的釉料皆從交趾陶的發源地──廣東進口,但由於清朝時期的戰亂及後期的文革,釉藥的供輸中斷,因此,臺灣廟宇裡的交趾陶逐漸被剪黏所取代。高枝明表示,這是交趾陶文化沒落的原因之一,另外過去交趾陶侷限於廟宇,無法深入民間,也是沒落的一大因素。為了不受制於大陸釉藥供輸的不確定性,高枝明自行研發釉藥,且為了延續交趾陶的文化,他也將交趾陶推向藝術創作。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這是幼時的童謠,高枝明將其轉換成〈五子登科〉的創作題材,描繪三隻黑色、一隻棕色、一隻白色,共五隻老鼠以疊羅漢的方式攀高偷油吃。仿清朝宮中的燈台,以帝王之黃為主色,紋飾與設色典雅、高貴。五隻老鼠「攀燈」油台,具有「五子登科」之含意。

  

〈悠然自得〉則不禁令人莞爾與心生欽佩。在這件作品中,一個小和尚以《心經》為床,念經敲打的「木魚」為枕,酣睡中呈現安詳之神韻,意表小和尚連休憩中仍心繫佛法。此作之《心經》以卍字形雕畫而成,代表萬壽無疆之意。人物捏塑生動,顏色秀雅,與一般重彩之交趾陶有極大不同。

  

中國書畫、工藝中喜以雞為題,因金榜提名中的「提」字與「啼」同音,是恭賀及第餽贈的佳言,閩南一帶則因雞的臺語與「家」的臺語同音。〈金雞報喜〉亦取「家」之意,蓋家為國之本,家安則國固,金雞更是富足充裕的表徵,而在岩石上的靈芝則寓意如意。此作中的公雞登高臨下,眼睛注視著正在覓食的母雞,昭示雄性保護雌性的天經地義。以手工製出的山岩肌理與栩栩如生的雞隻,令人驚嘆高枝明寫實的能力。

  

「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靈之一,也是華夏民族尊奉的獨特神物。傳說中龍生九子,因此,高枝明將傳說化為創作〈大九龍盤〉,盤中的龍非禽非獸,非蟲非魚,身上有鱗,頭上有角,嘴邊有鬚,足似鷹爪,兩眼炯炯有神,彰顯其至高無上之尊。盤緣圍繞著九條龍,每一隻皆姿態各異,並於其上寫著「萬世千秋」,再飾以吉祥圖案。此作兩面皆有圖飾,故於燒製上更增加其難度,費時半年時間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前總統李登輝就職時,曾有官員請高枝明燒製此作,做為祝賀之禮。

  

交趾陶大師葉王素以「胭脂紅」聞名,問高枝明是否有承襲此技,他含蓄地說:「做得好不好、像不像,要別人說,自己說不算啦!」但他表示,他的釉色調配有獨門秘方,因此可以調製出古雅的色調。他認為,對古董有長期的鑽研才能調製出仿古之色。「會不會將祕方傳給下一代呢?」高枝明說,只要對交趾陶有興趣,他很樂意傳承下去。(31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