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許陳春

許陳春
有句形容手巧者的俗話說:十指乾坤大。許陳春以十隻手指頭,透過針黹、裁剪、填充等方式,將雞、鷹、龍、鳳、麒麟、花卉等動植物,從傳統的平面刺繡立體化,神靈活現的樣貌令人嘖嘖稱奇。

  

鹿港是臺灣傳統工藝的重鎮,許多鹿港人的工藝皆是世代家傳。許陳春的父親也是一名手工藝業者,因此自幼她就向父親學做手工玩具,母親則授予刺繡。「我從小就喜歡做刺繡,常在衣服、手帕、鞋子上繡花,覺得那很漂亮,也讓自己有成就感!」

  

許陳春的夫家從事花燈製作,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許陳春將許多花燈製作技巧運用於刺繡之上。不過隨著孩子一個個出世,為了家計及兒女之教育考量,夫妻倆舉家遷徙至臺北。「我們在臺北住了二、三十年,當時做釣具生意,有空的時候我還是會做刺繡當消遣。」許陳春帶著濃濃的鹿港腔說。

  

因為胞弟陳萬能從事錫器立體創作,許陳春受其影響,也嘗試朝向立體創作。弟弟見許陳春將刺繡轉換成的立體作品栩栩如生,於是鼓勵姊姊參加第三屆的民族工藝獎比賽。許陳春送審的作品〈孔雀〉獲得了第二名。得獎讓許陳春更具自信,從此只要有閒餘,她就埋首創作。

  

有一次,許陳春以大袋子裝著做好的一隻雞,公車司機對著她說:「妳帶著雞坐車,等一下若拉雞屎,全車的人不就要捏著鼻子不要呼吸?」原來公車司機將許陳春的作品看成是活雞。又有一次,她帶著作品火雞搭計程車,司機問:「妳拿的火雞標本是買的、還是人家送的呢?」許陳春作品以假亂真的程度,不難讓人窺出其手藝之精妙。

  

在〈全家福〉作品中,一隻公雞雄赳赳、氣昂昂提嗓高叫,母雞則低頭帶著小雞覓食。無論是公雞的雞冠、羽毛及腳爪、體型,都活脫是臺灣正宗土雞的樣貌。在製作前,許陳春先觀察雞群的生態及羽毛特點,經過構思繪圖後,再精準覓尋適合的絨布顏色,裁剪成所需的尺寸,一片片的羽毛則皆由手工縫製;製作過程沒有坏體,因此必須憑靠經驗以棉花填充墊底,縫塑出形體。〈長尾雞〉的製作方式與公雞相近,唯其特色在於拖曳的長尾。

  

老鷹抓小雞是許多人幼年的遊戲之一,在生物食物鏈中,小雞也的確是肉食性老鷹的最佳美食。老鷹的真正學名叫黑鳶,全身暗棕色。許陳春的〈英雄獨立〉即是以老鷹抓小雞為題材的作品。作品中,猛禽特有的精銳眼神與尖利的喙,都是許陳春以針線慢慢縫製而成,且在她的巧手下展現出精、氣、神來。除了老鷹頭部的細工外,為了讓鷹身上的羽毛具有蓬鬆感,許陳春在絨布內加上鐵絲撐出型,然後再逐一縫合。利爪是抓小雞的武器,為了展現老鷹空中攫物的能耐,作品中的老鷹左腳即緊緊攫住獵物──小雞。此作之傳神,恐怕連小雞看到,都會如臨大敵般四處逃竄保命吧!

  

龍、鳳沒人看過,因此不必做得與真的一模一樣,作品以漂亮為考量,對許陳春而言,反而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從未拜師學畫的許陳春在創作〈金龍〉時,自己畫構圖,再依著圖像找適宜之顏色布料做搭配。她為以黃色為主體的龍身搭配紅、綠、藍等顏色,並加上中國結之流蘇,使仿如意造型的金龍活現在眼前。

  

〈青龍戲珠〉則先以龍身盤踞木頭依勢而作。許陳春表示,此作她係先縫製龍頭,再逐一將龍身繞行於木頭上,盤繞時因需考慮比例所呈現的美感及龍威,在布局與製作上耗費多時才完成。

  

除了工藝之美外尚具實用價值是工藝推廣的重點。許陳春裁剪出的活潑可愛、內填充棉花的〈虎枕〉,即讓平日人人畏懼的老虎頓時成為安眠枕頸之物,似乎也給予了人在太歲爺上動土的快感!此作曾在文建會的安排下,遠至美國展出。

  

肚兜與三寸金蓮繡花鞋是舊時代女人的貼身物。許陳春在自己開設的刺繡工作坊內,也擺置以車繡縫製出其古典美的〈肚兜〉。據其表示:許多女性拿它當成閨房情趣衣物,更有年輕的女孩以內衣外穿方式穿出時尚,肚兜因此成為店內最夯的商品之一。〈三寸金蓮〉則是以珠繡一針一線串繡而成的繡花鞋。特別的是,許陳春還在鞋的布底安置了木屐,使穿著者可以步行。許陳春很得意地說:「這可是全省唯一可以走路的三寸金蓮哦!」

  

從十二歲開始學刺繡,拿針線的時間近一甲子,但是,許陳春愉悅地說:這是快樂的針線情!(30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類似設施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