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江姓原為員林第三大姓,現為第四大姓,分江東興、江九合、江純直、江純朴、江玉山、江曾廣和江涵和等派下,祖籍有漳州平和、詔安和汀州永定。員林江氏以平和縣所占最多數,詔安和永定占少數,目前主要分布於鎮興、南東、浮圳、大峯、三條等里。
  
在三條里的江九合派下,祖籍為漳州平和大溪,屬於2世祖萬四公派下,初次來臺祖為第13世祖的江包(弼)。江包與江東興為親兄弟,據《江九合公族譜》記載,康熙末年江包偕同族親二人渡臺,先居住在嘉義水上江竹仔腳。江包來臺不久便去世,族人在原鄉其過一子江鈕(雍正元年至嘉慶9年;西元1723年至1804年)續嗣。江鈕於乾隆初期再度來臺,先往竹仔腳依親,30歲時來到員林投靠東山江姓族親。中年以後事業有成,娶陳勤善氏為妻,過繼鄭耀雲為子並冠以江姓,再傳下江文彩、江河漢二子。江鄭耀雲、江文彩、江河漢三兄弟事業有成、家族興盛,分產時將家業分成九分,並保留一部分作為江九合、江慶陽的祭祀公業,派下建立濟陽堂、慶豐堂、慶春堂祠堂。
  
江九合後裔分布於員林鎮三條街東側一帶,濟陽堂則於乾隆年間創建,現今位於員林市三條街194巷13號。濟陽堂背倚三條圳,是八堡圳系統中的石笱埤圳支線。其位置是介於八卦山麓與員林街中間,地勢平坦、遍佈田地,濟陽堂南北二側遍植刺竹用以防禦,卻意外吸引許多白鷺鷥,又被地方稱為「白鷺鷥厝」。江氏家族第16世九房分家之後,初時仍是九房子孫住在一起,但隨著後代子孫繁衍、人口眾多,開始有人搬出別居,其中,最早有紀錄的為第18世江鴻勳(咸豐9年至光緒23年;西元1859年至西元1897年),於光緒年間在濟陽堂西南側(今員林市三條里三條街143 巷內)建「慶豐堂」,江家人稱之為「新厝」;另,江鴻根(咸豐11年至明治44年;西元1861年至西元1911年)則於濟陽堂西側(今員林市三條里員東路二段273巷內)建「慶春堂」。此外,除遷出別居,也在原基地範圍內調整,亦即陸續向外擴建、增建屋舍以解決居住問題,因此,除了第一、二進的公媽廳與神明廳外,濟陽堂還有龐大的護龍與加建空間,以正身為中心向兩側與後方擴展,終成濟陽堂二進十二護龍規模。

江九合家族秉持祖訓、分居不分火,縱使子孫移居外地,祖先或是神明的祭祀行為仍是以濟陽堂祖厝為核心,年節祭祀家族子孫仍需要回到濟陽堂。江九合一族發展至今已至第23世,子孫後代已有320 戶,人數將近2 千人。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