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王信一

王信一
無意間閱讀到藝文版的雕刻比賽報導,看著報上某些「藝術家」的作品,王信一問自己:「這樣就能當藝術家嗎?」未經拜師學藝的他,憑著與生俱來的天分,循著問號前進,雕刻出屬於原住民特有的粗獷風格。
  
十五歲,對許多人而言,還是懵懂無知、強說愁的年紀,但是,這一年,王信一已為謀生離鄉背景。鄉下難謀生,為了籌措到城市打拼的車資,王信一四處打零工,儲存了幾百元薪資後,即與同鄉到台北。只有國小學歷的他,最初在板橋的海山煤礦當鐘點童工,因體會到學歷與工作的門檻,於是利用工作之餘再到補校完成高中學歷。
  
十七歲那一年,王信一在板橋一家佛具店看到一個老師傅雕佛像,木頭散發出香氣,王信一好奇地他問:「這是什麼木頭?」老師傅自顧雕刻,頭也不抬冷冷地地說:「牛樟」。每年颱風季節,海邊衝帶出大量的漂流木,原住民都會到海邊撿拾當柴燒,牛樟原是常日的柴火,只是王信一不知原來它竟是雕刻的聖品。
  
「我不會說漢語(台語),怕一說話會惹來種族歧視……。」於是,每一天下了工,王信一就到佛具店看老師傅雕刻,老師傅自顧地刻,一個晚上兩人未曾說半句話。直到王信一內心湧上「動手雕刻」的劇烈衝動,於是,他問:「哪裡有賣這種刀呢?」老師傅簡言:「五金」。費時找到五金行,買了隻平刀,那日起,王信一只要看到木頭就刻。
  
王信一有一副好嗓子,二十餘年前曾被星探網羅至板橋的「金三角西餐廳」唱歌。因為嗓音渾厚,因此,餐廳老闆指定他唱郭金發的〈為什麼〉作主打歌,一個晚上唱一首,每一首賺兩百元。「半年都唱同一首,很無趣呀!最後我就不幹了!」他開始思索人生的下一步。看到報紙有關「雕刻藝術家」的報導後,他的方向逐漸明朗。
  
「因為在西餐廳駐唱過,所以,我很喜歡喝咖啡,也夢想有一天可以開咖啡館,我希望將來蓋自己的咖啡店,我希望店裡都是我的雕刻作品……;我希望成藝術家……。」王信一許下刻完100件作品就開店的願望。
  
「菱形圖騰」是王信一與雕刻的第一次接觸,他不知道這圖形與原住民的關連性,只是本能地刻著,學習刀子與木材的契合度。他以家人為藍本,完成第一個作品〈一家人〉。「漂流木不用錢,我開始學習辨識材質,看到好材質就不停地刻。」1999年,王信一首度參加雕刻比賽,其粗獷不造作的風格獨樹一幟,作品受臺東文化中心典藏,之後每賽必參,獲獎無數,2006年獲選為「臺灣工藝之家」。因創作時不畫草圖,作品皆一體成形,又因創作速度快,因而博得「王五刀」及「快刀手」之美譽。
  
力與美是王信一作品的特色,而其又將阿美族的人文注入其中,使其作品與原住民文化相結合。打獵是阿美族男人的義務,外出打獵有獲而歸者都會受到族人的歡迎,婦女們則以酒迎接。〈勇士的驕傲〉以菱形圖騰為底鋪陳,左右兩個女人與一男人高舉雙手歡呼,其上立著手拄木杖的勇士,一派雄赳赳氣昂昂,令人一望即知「勇士」的豐收。
  
「力量」是男人陽剛的表徵,對於生活在山林裡的原住民而言,狩獵、開墾無一不需力氣,就連娶妻也要以力氣展現男人的驍勇。王信一表示,原住民男人娶妻時,新娘手上持酒杯,男人需要揹著新娘快步走,並通過族人的種種阻擾考驗,新郎不能讓新娘手上的酒溢出,藉此展現步履平穩與力氣,他將舊有的傳統文化融入〈迎親〉,除了呈現傳承文化外,也展現出迎親時的歡樂氣氛。
  
化腐朽為神奇是藝術家的本能!王信一利用一塊鏤空的漂流木,將就木材的缺陷,創造出〈長者〉的傑作,此件作品的刀法可謂剛中帶柔,身軀以粗獷簡約的刀工揮就,而盤繞的頭髮則出現難得的細緻肌理,布滿皺紋的長者嘴叼著煙斗,神態一派悠閒。作品〈閒〉中的長者頭上盤著毛巾,手持長把煙斗搔著頭坐在板凳上,王信一說,這是幼時嵌入腦中的影像。該作將原住民樂天的本性一展無遺!
  
「快!狠!準」是王信一雕刻時的三要素,刀一出不修飾,獨創的「一刀雕」讓他聲名遠播,許多風景名勝民宿業者競邀其作裝置設計,跑遍了全省各地。他為許多業者處造了饒富原住民風味的空間設計,在忙碌之餘,不免也浮起自己開咖啡廳的夢想。「我一定會完成100件作品,創造屬於我作品展示的空間」,他信誓旦旦地說。(29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類似設施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