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李俊蘭

李俊蘭
1975年生於嘉義阿里山腳下的李俊蘭,高中就讀美工科。高二時選修了陶藝課程,剛開只因為材料費比起其他媒材相對少很多,但漸漸地,在與同學們一起學拉坯、燒窯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熱誠。

高中畢業後考進台中商專商業設計科。校外參加傳統藝術中心為期兩年的漆藝傳習課程,計畫未來可以運用在陶瓷表面的裝飾上。1996那年於自家山上工寮改建為陶藝工作室,有了工作室後,積極參加各種比賽,作品曾於1998年獲第五十三屆全省美展工藝類優選;1999年第五屆嘉義桃城美展雕塑立體類第一名;2001年第六屆嘉義桃城美展雕塑立體類優選;這些鼓勵讓他立志成為專業陶藝工作者。

有計畫升學的李俊蘭,在2003年考進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花了六年時間取得碩士學位,最大的收穫是到美國、日本駐村創作與交流的經驗。到美國愛荷華州, Mississippi Mud陶藝工作室,蓋柴窯、創作、展覽與協助教學,後來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國際陶瓷藝術中心駐村創作、教學與展覽。又2006年申請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交換研究生,課餘時間則到陶藝家工作室學習日本茶道,製作茶碗與樂燒。異國文化與生活上的差異,打開了李俊蘭的眼界,讓他對實用陶藝的價值與內涵有更深刻的體會與認識。

研究所畢業後李俊蘭回到山上的工作室,慢慢地被眼前的一片山林收服。心情沉澱下來後,開始往內心尋找,慢慢地他愛上柴燒的粗曠質感,想挑戰柴窯裡無窮的變化,創造屬於自己的容器表情。

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李俊蘭從不屬於附庸風雅的那一派,在他的生命底蘊中,實實在在地活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從小出生成長於阿里山腳下的李俊蘭,他的生命與生活一直都在這一片山野自然之中。這裡是祖父母、父母辛苦耕耘的地方,他們一輩子心繫著這片土地,順應著四季的自然運轉,以身體的勞動養育家人,用智慧讓它生生不息。李俊蘭也承傳了這樣的傳統,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只是他選擇了陶藝創作,以薪柴燒製生活的容器、生命的容器。

逐漸地,展鋒芒。李俊蘭也嘗試從拿手的拉坯技巧,形塑自己的風格,利用自己建造的柴窯高溫強還原燒成,讓作品表面產生烏亮的黑色結晶,展現他精湛的窯火控制功力,經過100小時以上柴火淬鍊完成,作品表情各異變化萬千。

近幾年藝術家李俊蘭受邀於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帛琉等,展覽、駐村、工作營多次,作品也獲得公部門典藏多次,李俊蘭現在除大學兼任教學外,也分享蘭山窯工作室的空間與設備,讓有興趣的朋友,一起體驗創作的喜悅,也不斷於各地建造柴窯,分享燒柴技術,而讓蓋窯與燒窯技術得以傳承讓創作得以延續,這就是分享而後生生不息的理念與想法。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類似設施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