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恆春蘭軍楚勇義塚

恆春蘭軍楚勇義塚
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恆春蘭軍楚勇義塚」位於現今恆春鎮第一公墓內,為清領時期埋葬駐紮在恆春地區兵勇的古墓,始建於1879年(清光緒5年)。根據《恆春縣志》記載:「蘭軍楚勇義塚,在東門城外,數百塚合葬一處。光緒五年,總帶楊軍門開友捐洋一百一十元,客民黃增福、鄭萬達等十七家各捐洋一元合置南門內客人街。坐西北,向東南,作義塚祭掃之用」。由此可見這座義塚出現之前,恆春東城門外便葬有好幾百座無主的墳墓,到了1879年(清光緒5年),才在軍門楊開友、客家人黃增福、鄭萬達等家族的合力捐助下,將百餘塚集葬為「蘭軍楚勇義塚」。

2.相關事件背景
「楚勇」亦稱「楚軍」,為清末湘軍體系下的一支地方團練兵勇。約於1874年(清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發生後與「淮軍」陸續抵臺,協助臺灣防務。而「蘭軍」即屬湘軍麾下的「蘭軍中營」,該軍營原先駐守在臺南府城。1875年(清光緒元年),沈葆楨上奏朝廷提及淮軍來臺後因瘴癘及剿番折損不少,考量到休養生息的必要,建議蘭軍前往恆春琅嶠填補空缺。就在1875年(光緒元年)獅頭社事件之後,蘭軍兩營由臺南府城被調至恆春,替補淮軍的防務,同年在提督登高玉帶領下參與恆春築城建署的工程。
1877年(清光緒3年)5月,中路阿眉番、阿棉山及納納等原住民部落發生叛變(大港口事件)。事平之後,清廷調派副將楊開友帶領「蘭軍」填紮卑南(現今臺東市),至1878年(清光緒4年)12月蘭軍中營復調回恆春縣駐紮。由此可見,「蘭軍」多數時間駐守恆春城。根據《恆春縣志》記載,東城門外「蘭軍楚勇義塚」所埋的應為駐防恆春期間生病或戰死的蘭軍中營兵勇。
此義塚始建於光緒初年,位於恆春的鄭家子孫於1921年(大正10年)在修建家族祖墳時一併整修義塚,今日所見即為當時重修之墓。

3.指定時間
「恆春蘭軍楚勇義塚」於2023年9月18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