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北埔姜阿新洋樓

北埔姜阿新洋樓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姜阿新洋樓建造於二次戰後的民國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46-1949)年間,構築三年半而竣工,姜阿新故居改建前與改建後的空間配置,基本上新舊建築皆以座東朝西為其方位座向,並將客廳設於西向外側:主屋偏於北側而與天水堂南緣的最外圍橫屋,以前後的兩道過水廊加連結;南側的戶外空間,在改建前後大都為庭園植栽甚或雞鴨放養空間,昭和十(1935)年的中部大地震後,由於後方東側的二樓樓房遭到震毀及舊有房舍的空間有限等問題,再則是考慮到需有一處接待生意來往賓客的禮賓場所,所以才有將老舊房舍擴建的動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民國三十五(1946)年起,在姜阿新的主事下,開始籌備資金及召聘本地的匠師,動工建這具備住商混合使用機能的洋樓建築。
姜阿新洋樓在規劃初期,在建築式方面,是以新豐新庄的徐榮鑑宅做為新建宅第的主要參考版本,因此邀彭玉理建築師前往新豐,實地進行評估。並將內部格局及細部裝潢的更加華麗,做為姜阿新新居建築的基本藍圖。姜阿新洋樓的獨特美感,呈現在中西融合的形式風格。半圓拱、凸窗等古典建築技法與裝飾紋樣仿自西洋風格,從建築外觀即可欣賞多種高難度且精巧的泥作工法,而圍牆的唭哩岸石採自北投,可想見當時的風光榮景;內部大量
木構多取材於自營林場,烏心石、檜木、樟木、櫸木、香杉等木料交錯運用,細緻的雕刻裝飾帶有濃厚東方吉祥寓意。洋樓設計兼備美觀與實用,例如設置通風口和水斗等針對北埔風土巧思俯拾即是,是一令人讚嘆的建築佳作。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姜阿新生於明治三十四(1901)年2月19日,出身於北埔姜家,為金廣福墾首姜秀鑾後代。畢業於台北國語學校(即台北師範學校前身),曾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就讀,擔任過由日本政府集中茶葉工廠所統一運作管理的竹東茶葉株氏會社董事長,昭和十九(1930)年姜阿新以造林開始自己的事業,並延伸到製茶業,於民國三十五(1946)年籌組永光公司,茶葉大都銷往香港、日本,同時也投入林木、製糖、運輸等產業。姜阿新的事業曾盛極一時,為了接待賓客因而有「洋樓」的興建,因此有台灣「茶虎」的美譽,他也曾在民國四十(1951)年當選第一屆時省議員,民國五十四(1965)年結束茶業生產及相關產業,舉家到台北生活,於民國七十一(1982)年過世。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姜阿新的事業雖然已走入歷史,但由於他對茶業產銷的積極投入,不但帶來北埔茶業的發展,也為北埔地區帶來繁榮。其興建之洋樓也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姜阿新與其洋樓均是北埔鄉內歷史人文的重要資產。
註:在您使用iCulture發布的藝文活動及文化設施資料時,提醒您,仍需留意訊息內容之真實性與正確性,因為iCulture是一個開放各界發布藝文資料的網站平臺,各項資料僅供參考。如對訊息內容有所疑慮時,請先透過本網站客服信箱向本部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