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
「藝‧觀品」台灣工藝之家創作聯展
推薦本活動 ..... 推薦本活動
【總評分 ..... (2次評分)
  「藝‧觀品」台灣工藝之家創作聯展,有陶瓷、玻璃、木竹、玉石、金染織、草編、藺草編、葫蘆雕刻等十種不同類型工藝家,參加展出。每位工藝家為箇中好手,展現各類工藝的「材質美」、「技藝美」,以及其獨特的「創新理念」。

  參展的陶瓷類工藝家有五位,各有特色。許宗煥創作的「綻」壺,以手捏出三角造型壺身、搭配弧形底座,如此一來,壺身被襯高,相映出壺與桌面的虛實空間;陳忠正從事交趾陶、剪黏工藝三十多年,原本創作以傳統題材為主,近年來積極朝向現代陶藝創作。「午後休閒」,傳達農夫在享用農婦送飯之後,躺在農婦旁休憩的悠閒模樣;湯潤清創作的茶壺,手捏成型,表面特殊質感處理,不施釉,呈現溫潤質感;葉志誠為科班生,陶藝科畢業,受過專業雕塑訓練,寫實功力紥實,雕塑兒童在玩樂時剎那瞬間生動表情,讓觀賞者回到兒時的快樂時光;謝嘉亨獨特的閃光釉─Luster glazing,屢獲國內外大獎肯定,沉靜的勇士」,其身上的「頭盔」、「冑甲」、「盾牌」,閃著神秘金屬色澤,吸引無數讚嘆的目光。

  玻璃工藝家林啟燦,甩開傳統包袱,結合「拉絲」與「熱塑」,「金玉靚緣高腳杯」作品,結合「水晶高腳杯」與古典優雅「琉璃杯」,造形獨特,令人心動。

  沈培澤從事木雕二十五年,技巧純熟、收放自如。奇木可遇不可求!創作時,依樹材自然造形,細心觀察後施予雕刻,「天人合一」創作唯一珍品;張文議,佛像雕刻功力數十年,在作品中表露無遺;陳銘堂竹雕藝術家,「以刀當筆,以竹片為畫布」,改變傳統竹雕創作思維,呈現新的竹雕藝術風貌;賴永發,為三義木雕街著名的木雕家。鑽研木雕創作三十年,精於花卉與人物雕刻,雕刻功力細膩、生動。

  玉石工藝家董坐,為老字號螺溪硯的製硯達人,將號稱「台灣黑玉」的螺溪硯發揚光大,運用深厚的雕刻功力,讓頑石點頭,將硯石由實用轉成藝術觀賞,推向更高的境界。

  呂雪芬為金屬工藝家。因喜愛植物,拈花惹草時,創意源源湧現,創立「游絲軟繫─植物語彙」個人品牌。常以植物造型作為創作元素,配合四季的更迭、變化,傳達「愛情」。林烈旗為製作銅鑼工藝師。父親林午,1987年獲得國家薪傳獎,林烈旗亦於1995年獲此殊榮。他從傳統裡,找出符合現代音樂潮流需求,製作「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蘭陽戲劇團」等知名表演團體的專用鑼;陳遠芳為刀劍金工藝術家。不斷挑戰高難度刀劍製作,並配合木工、皮雕、漆藝、縫製皮套等工藝,獨自完成獨一無二的刀劍作品,在國際間大放光芒。

  染織工藝家林淑莉,為「石壁染織工作坊」負責人。使用植物,如福木、葉薯榔、藍草…等,將麻線染成各種顏色,再以傳統手工織布創作。作品剪裁俐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陳利友妹為刺繡工藝家。編織刺繡作品,運用排灣族祖先的圖騰,加上幾何設計,創造新的刺繡風貌;彭春林,其「彭春林生活創意坊」織品圖案,多取之於生活周遭的植物、昆蟲或與魯凱族有關的動物圖騰。「纏繞」系列作品,表現布之美、線的無垠變化。

  草編工藝家王承德,一輩子以耕作為生,73歲,決定將鋤頭、鐮刀等農具暫放一旁,開始了草編生涯。剛開始編草鞋,到「猴拉牛」、「飛牛」、「龍騰」作品栩栩如生,充滿趣味。

  藺草編織老師鄭梅玉,多年來「入監」開辦藺草編織技藝訓練班,傳承藺草技藝,「與海共舞2」、「巴斯達隘─矮靈祭」、「童趣」作品,將藺草編織與漂流木結合,展現樸質的生命力。

  葫蘆雕刻工藝家龔一舫,投入葫蘆創作三十年。在葫蘆生長過程中,巧妙運用複合媒材,施以「壓花法」、「浮雕」、「黏塑法」、「烙燒法」等技法,開發令人驚豔的葫蘆工藝創作風貌。「雙獅戲球」作品,在葫蘆成長過程中,將其頂端打結,此舉常使葫蘆壞死,失敗率極高。因此要獲得「打結葫蘆」,實非易事。

  20位工藝家,66件作品,展現臺灣工藝家的「創新」能量,呈現臺灣工藝之美,期待能讓大眾「認識工藝」、「喜愛工藝」、「支持工藝」。
回最上方
作者圖像
李豫芬
Yu-Fen Lee

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從事珠寶金工、銀黏土、羊毛氈、編織工藝教學二十餘年。 擔任台彎珠寶金工創作協會理事、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典藏審議委員、臺灣優良工藝品評鑑委員、愛藺工藝獎...等評審。 重要著作有:以快速燒成熔合玻璃技術製作「琉璃寳石」之研究報告、魔法銀土─手捏流行飾品〈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羊毛氈雜貨─溫柔手作〈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曾在總統府、新竹縣文化局、南京、高雄新思惟人文空間、日本神奈川縣鎌倉、新北市黃金博物館、華山創意園區、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華山創意園區、國父紀念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設計分館、羊毛手創館台中分館展出。